2025年5月4日至7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党委及总部党支部8名党员干部奔赴贵州遵义,开启赤心育梦 遵义笃行红色教育研修之旅。四天行程中,党员们循着红军长征足迹,在遵义会议会址感悟伟大转折,在苟坝会议会址见证真理力量,在娄山关战场遗址重温铁血征程,在息烽集中营缅怀革命英烈。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心中激荡起澎湃力量。
5月4日,研修班首站抵达遵义会议会址。在这座青瓦灰墙的二层小楼前,党员们驻足凝视,仿佛穿越回1935年那个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通过陈列馆内的珍贵文物与史料,大家深入了解了遵义会议如何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当看到会议期间使用的马灯、煤油灯等实物时,党员们感叹:正是这些微弱的灯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下午,在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党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党委副书记周雁同志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当讲解员讲述邓萍烈士的故事时,现场一片肃静。这位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军团级将领,27岁便血洒遵义城下。他在侦察敌情时身中流弹,临终前仍牵挂着攻城部署。邓萍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我们要继承这份精神遗产,在教育事业中勇担使命。集团党委副书记周雁同志在现场教学中强调。
5月5日,研修班来到苟坝会议会址。这座隐匿于黔北深山的农家小院,因毛泽东马灯夜行的故事闻名。1935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此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以去则必败的精准判断,力排众议避免了红军陷入重围。党员们沿着当年毛泽东提灯夜访周恩来的小道缓步前行,深刻体会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深刻哲理。
在枫香镇花茂村,党员们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过的红色之家民宿和陶艺工坊。这个昔日的贫困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如今村民已脱贫致富。花茂村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党员代表李雪军说道。
5月6日,研修班踏上重走长征路的征程。在西风台至娄山关的陡峭山路上,党员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攀登。眼前的战壕、《忆秦娥·娄山关》摩崖石刻,仿佛重现了1935年2月那场惨烈的战斗,红三军团与黔军激战两天两夜,取得长征以来首次大捷。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党员们聆听了红军战士钟赤兵三次截肢仍坚持长征的故事。这位独腿将军拄着拐杖走完长征的壮举,让大家深受震撼。今天重走长征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学员代表徐伟动情地说。当抵达海拔1576米的娄山关主峰时,学员们站在娄山关的最高峰俯瞰脚下延绵的山脉和云海,共同吟诵了一首《忆秦娥·娄山关》以此向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下午,党员们走进遵义市绥阳县诗乡中学和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中学,与当地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沪黔双方就党建引领、学校规模、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升学等问题进行友好交流,相互取经。
5月7日,研修班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这座被称为人间地狱的秘密监狱,曾关押过杨虎城、罗世文等革命志士,人口学家马寅初在58岁时也在这间仅一米四高的“感化室”被关押8个月之久。
当听到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和进入“感化室”切身体会后,当看到马寅初在感化室写下的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的两句诗句时,党员们无不为这位人口学家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在猫洞刑讯室遗址前,讲解员讲述了革命者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的英勇事迹。在血色猫洞案例教学中,党员们通过现场实物资料,了解到军统特务如何利用天然溶洞对革命者实施惨无人道的折磨。猫洞的黑暗与革命者的光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依然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坚守初心。党员学员代表康玉兰说道。
四天的研修行程,党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遵义会议的转折意义不仅在于军事,更在于思想的觉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党员学员代表沈斌说。
集团党委副书记周雁在结业讲话中指出:“此次研修是一次精神的淬火,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我们要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集团'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在教育改革中敢于突破,在服务社会中主动作为,让红色基因在教育事业中绽放新的光彩。”
从遵义会议的曙光到息烽集中营的铁窗,从娄山关的烽火到花茂村的蝶变,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党员干部在红色圣地汲取了前行的力量。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誓——以赤子之心铸教育之魂,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