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市青浦区世外高级中学,教学楼里的多处空间都展出着学生的作品。有一组摄影和绘画作品吸引了小编的注意,10年级女生小武用画笔记录下上海的街道与历史建筑,用镜头捕捉了西藏人文与壮丽风光。
在她眼中,绘画与摄影皆是记录生活的独特方式,这些作品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今年5月,武同学和学校提出,想要举办一场个人展览。
让她惊讶的是,青浦世外高中校长岑晓华听后,二话不说答应了她的请求,还为展览举办了开幕式,邀请全体师生前来观展。
岑晓华认为,这场艺术展的举办代表了一所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为每个独特生命搭建绽放舞台的教育初心。中午时分,学校升学指导主任王文轩老师正在与学生面谈生涯规划。定期与学生一对一沟通,提供升学、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建议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他告诉第一教育:“青浦世外高中的生涯规划课是一门持续3年的系统课程,贯穿学生整个高中阶段。10年级一整年里,安排了8个模块6大主题课程,包括挖掘自身兴趣特长、探索未来职业方向、大学专业的选择等。除了普适性的课程,学校还通过升学讲座、一对一面谈、心理量表测评、专业探索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
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王老师坦言,现在,不少高中生对于今后的路怎么走比较迷茫,因此,学校决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把“选择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中。
他举例,“不久前,在校园里举办个展的武同学,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文关怀精神,因此,我给她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参与或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从中调动商业思维进行协调,对于她而言,商科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近期,校园里还有另一场主题为“守护飞羽”的学生个人展览拉开序幕,女生小范是一名观鸟爱好者,获得了2025年第20届上海市民观鸟大赛一等奖。
说起世外教育品牌,许多人并不陌生,每年的申请季,徐汇世外都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去年9月,青浦世外高中迎来了首届学生,学校在探索育人路径方面有哪些创新?入学一年,学生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第一教育探访了这所“老牌新校”,“学生福祉”“生涯规划”“多元发展”是小编在校长和老师口中听到的高频词。
她将拍到的珍贵鸟类照片、经过探究亲手绘制的鸟类科普小报、野外找到的鸟窝等搬到了学校,为师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的自然科普课。
范同学对鸟类的深入探究让王老师也颇为震撼,“看完这场展览,我觉得她是一位合格的科研人才,我启发她,通过观鸟去发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失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等。”经过一年的学习,范同学对11年级做出了规划,她毫不犹疑地表示:“我要学习IB课程中数学、心理、生物的高难度课程,以及IB标准难度课程中的物理、中文和英文,并在11、12年级挑战一下AP生物和AP化学。”
青浦世外高中的许多学生都提到,10年级的融合课程让他们不用急着选择赛道,而是先体验,再判断。
对于这一创新,常务副校长陈佳纯表示:“IB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学术研究、批判性思维和领导力,学习模式更接近大学;而AP课程则帮助学生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能力,两类课程各有利弊,让学生刚入学时就做出选择,他们往往举棋不定。”
为此,青浦世外高中在10年级创新打造了融合课程体系,包括6门核心课程(语文、外语、人文社科、科学、数学、艺术)与4门校本课程,学生可选修最多3门AP课程,“IB和AP课程有不少相通之处,经过一年的过渡,学生在11年级时,可以正式选择IB、AP,或‘IB+AP’混合路径。”陈佳纯介绍。
除了融合课程,青浦世外还在10年级开设了多门先导课程,涵盖学术研究、批判性思维与全球视野等。
陈校介绍了其中3门课——
学术研究课程:学生将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篇1500字英文小论文,提前掌握文献检索、开题、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推导等科研基本功;
政治哲学课程:学生将在一个论题的往复探讨中,锤炼提出质疑与重构观点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生涯规划课程:这是一门贯穿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涵盖升学讲座、一对一面谈、心理量表测评、专业探索、个性化文书指导等。
“我相信,只有学习范式转变了,学生才能真正发生改变,这一年,我见证了学生从被动安排到主动探索,从拘泥于标准答案到建立批判性思维,我觉得我们的创新是对的。”陈佳纯表示。
升学指导主任王文轩老师是一名咖啡爱好者,他负责学校的咖啡社团指导,“除了学习咖啡的基本制作,我们还会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咖啡豆养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咖啡豆的土壤环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核算成本,为咖啡定价,组建一个校园咖啡社群。”
谈及咖啡社团的组建,他回忆,“有学生对咖啡文化比较感兴趣,提出能否成立一个咖啡社,并且还做好了计划书。他们的自主性非常强,会自行竞选社长、安排好每一次活动的主题。”作为指导老师,王文轩选择退居幕后,帮助学生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复盘,不断调整。
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目前,咖啡社已经成为了全校最热门的社团之一,社员人数占全部学生数的十分之一。
第一教育了解到,青浦世外高中有超过20个学生社团,分为服务型社团、创意型社团和运动型社团3大类,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担任社长。
“当然,学校会定期对社团进行考核和调查,采取末尾淘汰制,对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一些社团可能会进行动态调整。”陈校认为,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提升了他们的领导能力,“这里的领导力,指的不仅仅是如何做一个领导者,也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
除了多元化的校内社团,面对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业,青浦世外高中每月都带学生“走出去”,这也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事之一。
这一年里,他们参观了巴黎圣母院的VR展、上海天文馆,攀登了双子山,前往被誉为“亚马逊青浦分逊”的岑卜村玩皮划艇,到金山营地露营……
“这学期,我们还组织了为期四天的大运河文化研学活动,同学们在实地考察中深入了解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陈佳纯介绍,“这与我们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新时代少年的理念不谋而合。”
走进青浦世外高中,会看到开阔的大操场、散落在教学楼各处可供师生休息或讨论的座椅、二楼露台的乒乓球桌、可容纳300人的自助食堂……每一处空间都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
采访中,陈佳纯多次提到了“学生福祉”这个词,“我们始终把‘学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这里的‘福祉’不仅指身体健康,更涵盖了心灵的富足与精神的愉悦。”
当得知,有家长提到,孩子因为学业忙碌,缺乏运动时,学校果断将课间休息时间拉长,除了中午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外,每天安排了上午30分钟、下午20分钟,共计50分钟的课间大活动时间。
“课间时间长了,学生就可以去户外动一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为此,学校特地在教学楼二楼的半露天平台,放置了一张乒乓桌。”陈佳纯告诉小编。
也有家长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比较可口,学生吃得没有节制,一个学期下来体重增长了不少。于是,学校开启了一场“控糖计划”,把中午搭配的饮料以及自动售卖机里的含糖饮料都换成了更健康的茶饮和机能饮料。
为了缓解学生压力,校园里还专门开辟了一间冥想教室,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无需预约,随时开练。午休时间,教室内配备了专业教师,引导高中生放松身心。
青浦世外高中开办一年来,对于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副校长陈佳纯心底已经有了答案,“希望学生实现多元、个性化发展,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深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成长为有学识、有情趣、有体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