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世外中学正式获批成为“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首批教学试点单位”,标志着杭州世外中学在人工智能AI教育领域的探索取得重要突破。同时,杭州世外中学李馨铭老师通过清华大学项目组严格考核,成为该课程体系的中级讲师。
这既是对杭州世外中学在AI教育领域探索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校在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杭州世外中学MYP融合部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托IB课程框架,构建了基础认知-技术实践-创新应用三阶AI通识教育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外AI教育模式。
MYP融合部设计贯穿六至九年级的AI通识教育课程,将最新AI技术与社会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AI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在IB Design常规课程中,融入AI肢体识别、AI城市吉祥物设计、AI民族特色节日视频、AI编程小程序等前沿内容,学生运用AI大语言模型工具,完成从实际问题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鼓励学生将AI技术应用于跨学科项目,如AI+非遗、AI+文学、“AI+艺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搭建AI创客实验室、STEM科创教室,集成智能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为学生们创造了真实的探究环境,提供了智能化学习支架,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中开展学科实践。
融合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Himcm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Bebras国际信息学与计算思维挑战赛、Icode国际青少年编程竞赛、UKCC英国编程挑战赛、CSP-J/S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也荣获Icode国际青少年编程竞赛优秀组织金奖,以及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优秀组织学校等荣誉称号。
杭州世外中学始终坚持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的教育理念,将AI教育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融合部开设AI+戏剧《非遗皮影戏的AI创作与表演》、AI+音乐《AI赋能民族特色节日视频》、AI+美术《AI水彩:西湖映像》、AI+X学科《AI赋能:智慧家校微信小程序》等跨学科课程,涵盖AI绘画创作、机器学习原理等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杭州西湖文化传说”为核心,将水彩画与AI动画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与情感之美。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推动艺术创新能力发展。
作为首批教学试点单位,杭州世外中学将依托清华资源,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的新范式。未来,杭州世外中学将继续深化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特色,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在AI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