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寒假校长大会系列活动的第二场在上海如期举行。作为四场主题论坛中的关键一环,本次论坛以“提升校长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推动集团内各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集团内外的众多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各学校的校长们。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团课程资源中心主任余安敏担任主持人,为论坛致开幕词。他强调,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校长的教育理念、观念、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对于推动学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品质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周彬校长作为上午场的主讲嘉宾,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题为“学科高质量教学的路径选择”的精彩报告。报告中,周校长通过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例子,指明教育也需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中。校长和老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一定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出能跟上世界进步的孩子,而不是滞后于世界的孩子。
周校长的报告还涵盖了校长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校长的职责与挑战、教学与课程论的重要性反思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谈到校长对教材和教学的看法时,周校长指出,目前中小学教材编写时为了限制页码,导致教材内容过于压缩,老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解压教材,才能让学生理解,呼吁校长们关注教学质量,避免压缩文件式的教学。最后,他特别强调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需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提高要求的同时减轻负担。
在下午的分享中,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教授、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兼职教授严文蕃以“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提升校长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的国际经验与实践”为主题,为与会者分享了他在中美教育对比研究中的深刻见解。他表示美国校长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水平、教师水平和学校。校长需要关注这三个方面,进行学校治理和文化建设。
严教授的报告还涉及到教育资本与学生成长关系、百分位概念在教育中的应用、美国教育机制与校长角色等多个方面。通过案例生动讲述,美国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在分析中发现,美国老师更注重面向未来,而中国老师则更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我国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校长培训主持人余安敏在专家报告后总结道,周教授报告带给我们以下需要关注的思考:1.我们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今后能为社会做贡献;2.如何理性思考校长、教师的工作构架,要通过科学的工作范式,达成高质量工作目标与要求;3.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要系统把握、深刻理解学科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做到减负增效;4.如何对待教学改革,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5.希望校长们能认识到,许多问题与思考还需要校长和教师不断通过实践研究,涌现更多的教育智慧、获得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认识与做法。严教授的报告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国际视野与多元化的实例、以及量化实证分析方法,这些非常有助于我们拓宽办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有助于我们优化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总结提炼,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校长领导力和教师核心素养,为塑造未来教育新貌筑牢根基。
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各学校在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指明了方向。与会者纷纷表示,将把本次大会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期待在接下来的两场主题论坛中,能够听到更多来自教育领域的声音和智慧碰撞。